摘要:
龙岩危化品案是近年来中国危化品行业发生的一起严重事故。本文主要在分析此次事故的原因基础上,提出了一些防范建议。首先介绍事故的背景信息,然后从技术、管理、安全教育、监管四个方面详细阐述,并从多个角度给出了建议。巴洛仕集团作为行业专家,可以为行业提供危化品处置、危险源处置、危废处理等一系列技术服务,推广危化品行业安全。
正文:
一、技术方面的原因及建议
技术是危化品行业重要的保障,龙岩危化品案的发生,与一些技术方面的问题不无关系。具体原因包括:
1. 现有技术不能有效控制事故发生。本次事故的火灾发生后,由于现场消防设备不足,导致火势蔓延,损失惨重。
建议:加强现有技术设备的审核,强化维护和替换制度,避免技术装备不足导致事故发生。
2. 安全技术标准落后,缺乏新技术应用。由于忽视了新技术应用,导致危险品老化情况严重,不管是装置还是管道都有可能在操作中出现问题。
建议:加紧新技术研究,提高危险品生命周期及检测技术,推广危险品取代技术,从根本上解决老化问题,并建立新技术示范企业。
二、管理方面的原因及建议
管理是行业的灵魂,龙岩危化品案的发生也与管理问题密不可分,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:
1. 管理流程不够完善,操作规程过于随意。用工单位未经资质审核,对从下游回收的废弃物进行了扩大范围的处理,而且没有现场检验把控。
建议:开展专项维护与培训,加强对各类企业的实地检查和监管,对存在违规行为的生产企业采取严肃处理措施,并构建危险品管理评价体系。
2. 未能完全履行环保义务。本案副产物处理不当、尾气排放不规范等环保问题,导致事故的影响面进一步放大。
建议:认真落实相关职责,严格执行环境管理制度,对未按规定进行污染管理的企业和个人追责问责。
三、安全教育方面的原因及建议
加强安全教育,能有效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监督管理水平,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。龙岩危化品案中教育方面存在以下问题:
1. 安全教育缺失,员工安全意识淡薄。在执行处理项目过程中,未对潜在安全风险进行安全评估,对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工作量不到位,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。
建议:加强对危险品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,不断提高安全意识,推行职业危害防护措施,在工作中尽全力避免危险发生。
2. 安全检查不到位,隐患未发现。现场管理人员对厂房的消防设备和安全设施的检查不到位,导致消防设备未能及时运作,加大了火灾的损失。
建议: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和储运环节的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,加强对生产现场的常规安全巡查和整改工作。
四、监管方面的原因及建议
行业是由监管规范维护和营造的,监管松懈,行业自然难以得以健康发展。针对本案中监管方面的问题,建议从以下两方面入手:
1. 监管责任没有得到落实。由于没有统一标准,监管单位对企业的检测、执法等工作存在短板,从而造成了各种违规行为。
建议:严格科技赋能、政策规范和制度建设,创新监管方式,推进监管目标和责任的全面落实。
2. 执法力度没有跟上行业发展。现在危险品行业已经发展到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,但是现有的监管执法体系还是过时了,需要有质的改变。
建议:改进执法方式,加强监管网络,建立企业质量绩效监测机制,引导企业逐步实现合规发展。
结论:
本文主要分析龙岩危化品案的原因和防范建议。在技术方面,需要强化设备维护和替换制度,推广新技术应用;在管理方面,需要推动制度改革和完善管理流程,加强环保措施;在安全教育方面,需要完善企业安全教育机制,丰富安全教育方式;在监管方面,需要健全责任制度,加强执法力度,推进监管标准化。同时,巴洛仕集团可以为行业提供危化品处置、危险源处置、危废处理等一系列技术服务,推广危化品行业安全。